My JSP 'footer.jsp' starting page

人才测评中心

主题:身心灵成长
收藏这篇文章

你是谁?

作者:库伯勒•罗斯

      不在于做了什么

     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做了什么,而在于你是什么。

      发现真实的自我并不容易。很多人都知道,我是三胞胎中的一个。在那个时代,三胞胎都是穿一样的衣服,玩同样的玩具,参加同样的活动,反正什么都一样。周围的人并不把你当成一个个体,而是视为三胞胎之—。不管我们在校表现优劣,不管是否用功,成绩永远是乙。我们之中可能有一个是甲,一个是丙,但老师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,为了保险起见干脆一律给乙。有时候我爸爸把我抱在怀里,却不知道我是谁。你能想象这对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造成什么影响吗?现在社会已体认到尊重个体差异的重要,尤其多胞胎已愈来愈普遍,父母多半不会再让孩子穿同样的衣服,接受完全一样的待遇。

      身为三胞胎之一激发我开始寻找真我的旅程。我一直都坚持做我自己,即使因此付出代价也不后悔。我深信人不应该为了任何理由而虚伪。

      我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做自己,也因此学会一套诀窍可以辨识他人是否真诚。那就像灵敏的嗅觉,只是用的不是鼻子,而是所有的感官。初识一个人时,如果我嗅出他的真诚,我会释放出信息让他靠近,否则便暗示他离开。我发现与临终的人相处会使你的嗅觉变得更敏锐。

      不过,他人的真伪并不总是那么显而易见。例如有些“好心人”会主动要开车送我去演讲会场,帮我推轮椅上讲台,但后来我往往无法顺利回家。我发现这些人只是利用我来膨胀自我,真正好心的人会关切我是否安全回家。

      多数人一生中总会扮演好几种角色,我们学会转换不同的角色,却往往看不透角色后面的自我。无论是扮演配偶、父母、老板、好心人、叛逆少年等等,有些角色在陌生的情境中确实能让人有所依凭。我们要做的是厘清什么角色适合自己,什么角色不适合自己。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剥洋葱,同样免不了要赔上几滴眼泪。

      举例来说,要认清自己的负面特质并加以去除是很痛苦的。每个人都有成为甘地或希特勒的潜力。我想谁都不愿听到自己拥有希特勒的潜质,但这是无可否认的,每个人都有他的黑暗面,或至少是黑暗的潜质——否定这一点是最危险不过的。承认自己有为恶的能力是绝对必要的,承认之后才能努力将它释放出来。当你对人生的课题有所领悟,你会剥开层层的角色,发现一些你可能不愿承认的事实。然而这并不表示人的本质是坏的,只是你可能有一些部分是你原本不认识的。

      例如你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超级大好人,那么你就应该卸下老好人的形象,还原你的本来面目,因为时时刻刻戴上好人的面具只是一种虚伪。有时候你可能必须走到另一个极端(变成一个脾气极坏的人),最后才能找到真正忠于自己的中庸之道——你的和善全然是出于同情,不再为了达到目的而表现和善。

      有些心理防卫机制是早年为了生存而养成的,长大后则可能必须断然抛开才不致遭到反噬。一个女人从小就学会远离酗酒的父亲:她知道当情况失控时,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离开现场。一个六岁的女孩面对酒醉怒吼的父亲时,这大概是惟一能想到的方法。这个方法帮助她度过坎坷的童年,但现在她也为人母亲,同样的方法却可能伤害到她的孩子。当一种生存工具已经失效时就应该彻底抛弃,心存感激地放开。但有些梦想确实一逝不复返,也只能徒留伤感。就好像这个母亲必然会为自己从来没有正常的童年而自伤。

     不同的角色可能都曾带给你助益,但随着心智的成熟你会发现你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,甚至高到超出你的负荷。例如很多人到了中年才发现自己永远是家中“负责照顾别人和调解冲突的人”,你不是不乐意,但警觉到已经到了失衡的地步。你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:无时不在努力取悦父母和手足,家人失和都是你在调解,兄弟姐妹要借钱找工作都是找你。到了有一天,你突然发现这样的角色根本不是你,于是你决定撒手不管。你还是一样和善亲切,但不再觉得有义务让每个人都快乐。

      人际关系本来就不尽是和谐的,失和与失望总是难免,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
      然而你如何面对这个全新的你?

      你可能会发现角色扮演是很辛苦的:“我真高兴不再觉得必须为别人的快乐负责。”

      你可能会发现你以前总在欺骗别人:“我的随和不过是为了让别人更喜欢我。”

      你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就有其可爱之处。

      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行为其实是出自恐惧:害怕自己不够好,害怕人缘不好。

      你可能会发现你只是利用角色扮演来赢得战利品:“我一心希望成为人人喜爱夸赞的人,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和所有人一样平凡。”

      你可能会发现别人就算发生问题也不会怎么样,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自我。

      你可能发现你在弱化别人以凸显自己的坚强。

      你可能发现你一心注意别人的伤痛,只是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。

      我们之中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犯过罪,但性格中总有一些黑暗面必须学习去面对。性格中黑白分明的部分较不成问题,我们习于隐藏或否定的是那些灰色地带:不会说“不”、孤僻、不会保护自己、过度牺牲奉献。但修养的第一步必须先承认问题的存在,你必须坦然面对你所有的感觉,才能找到完整的自我。

      也许你舍不得抛掉其中若干角色,但抛开之后你才能扮演真正的你。真正的你是永恒的,过去与未来都不会改变。

      人的本质绝不只是外在条件所显示的,虽然我们总习惯于以外在条件来定义自己。碰到事事顺利的日子——天气晴朗,股市上扬,车子簇新亮丽,孩子的成绩都很好,和朋友的聚餐很愉快——你便觉得自己是很不错的人。碰到不顺的日子,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。于是你顺着外在的情势起起伏伏,有些情势可以控制,有些则不然。然而你的本质是永恒的,不是外在环境或你的角色能局限的。这些都只是幻象,是不适合的迷思,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了不起的你。抛开所有身份认同的幻象,你才能发掘真正的自我与自我的光辉。

      人们常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寻自己的意义。当别人心情不好时,你也陷入低潮。如果别人觉得你不对,你便开始自我防卫。其实人我的攻防根本无碍你的本质,本质的你就是完整而有价值的,不管你是穷或富,年轻或年老,是否得过奥林匹克金牌,是刚结束或开始一段恋情。无论在生命的起点或尽头,正意气风发或陷入绝望的深渊,你都不会受外在环境的局限。你不等于你的疾病或你的职业,你只是你自己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做了什么,而在于你是什么。

      认真看待你的生活经验

      你必须认真看待你的生活经验。

      我问一个临终的女人:“现在的你是什么人?”她说:“我所扮演过的每个角色都让我觉得好平凡,任何人都可能有同样的一生。我真不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两样。

      “但这场病真的让我的想法整个改观:我发现我确实是一个独特的人,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拥有和我一模一样的经历,没有人曾经用我的眼睛来看这世界,将来也不会有。从时间的起始到世界的尽头,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我。”

      你也是一样的,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拥有同样的人生经历,你的独特是绝无仅有的。然而,你必须先发掘真正的你,才会懂得珍惜你的独特。

      很多人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时,精神上会受到很大的打击。第一次尝试认识自己当然是很艰难的,你习惯面对你以为应该是自己,骤然面对真正的自我反而手足无措。

      一个突然罹患绝症的人可能第一次开始思索自己是谁的问题。临终的人深入追问:“即将死去的人究竟是谁?”有一天当你病得很重,不再是银行家、旅行家、医生、教练,你必须问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:“如果这些不是我,那么我究竟是谁?”如果你不再是办公室的好好先生、自私的舅舅、热心助人的邻居,你究竟是谁?

      要发现自我,忠于自我,你必须认真看待你的生活经验。从工作到穿衣服,你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是因为能从中得到快乐与心灵的平静。如果你的行为出发点是让别人看得起你,你就没有看清自己的价值。然而多数人的生活态度都是以应不应该为前提,而很少考虑自发的愿望。

      不妨试着顺从你平常压抑的冲动,试着做一些“奇怪”或没有做过的事。你可能会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。或者试着想象没有人在看你,你会做什么?如果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,你会做什么?这个答案很能透露你的本质,或至少泄露出你的性格倾向。你可能发现对自己怀着负面的观感,或者你必须先修习某个人生课题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。

      如果你说你会偷窃,可能是因为你害怕自己拥有的不够多。

      如果你说你会说谎,可能是因为你自觉无法安心说出实话。

      如果你说你会爱一个现在不爱的人,可能是因为你恐惧爱情。

      剥开层层表面

      剥开层层表面之后,那就是真正的你。

      放假时我通常也很忙碌,早上很早就起来,尽可能把时间排得满满的,到了晚上筋疲力竭地回到饭店。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假期根本一点都不好玩,只会造成更大的压力,我开始思索,如果没有周遭的人在看,我会做些什么。答案是我会睡到很晚,悠闲地逛几个地方,坐在阳台或海滩至少一个小时,看看书或什么都不做。我根本不是那种“什么都不错过的积极型观光客”,只是误以为自己应该这样做,其实轻松度假才是真正适合我的方式。

      想想看,如果周围没有你的父母、社会、老板、老师,你会怎么生活?你会如何定义自己?剥开层层表面之后你看到什么?那就是真正的你。

      提姆在60岁时心脏病发作,他独力抚养三个女儿长大,是个非常称职的父亲。病后他开始反省自己这一生:“我发现我不只是血管硬化而已,我整个人都变硬了,从许多年前我老婆过世开始。现实生活逼得我不能不坚强,我也希望女儿都能坚强,因此我采取的是严格的管教。现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,我已经60岁,生命很快就要结束。我不想再表现得那么坚强,我要女儿知道父亲非常爱她们。”

      他在病房里对女儿说出心里的话。当然,女儿一直都知道父亲很爱她们,但听到父亲这番柔性告白仍感动得眼睛湿润。他不再觉得一定要成为某种父亲,或固执地认为以前未达到某种标准,现在的他可以自在地做他自己。

      我们也许没有爱因斯坦的天才或迈克·乔丹的运动细胞,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经由“去芜存菁”而发挥某方面的光辉,至于是哪一方面则因各人的天赋而异。

      真正的你将展现出最纯粹的爱,最完美的人性。你必须治疗自己,牢记自己的本质,这将是黑暗中指引你的一盏明灯。

      努力找寻自我,你自然会去做你该做的工作,去学习你该学习的课题。当内在与外在的你合而为一时,你便不再需要躲藏、恐惧或保护自己,你会发现真正的你能超越外在环境的限制。

      真诚的人

      真诚的人总是比亲切但虚伪的人可爱很多。

      有天晚上我到安宁病房探望一个肌萎缩动脉硬化症(Lou Gehrigs disease)病人。我问他:“病中让你觉得最难承受的是什么?住院?病痛?”

      他说:“都不是,最难承受的是每个人都用过去式的眼光在看我,好像我是已经过去的人。其实不管我的身体发生什么变化,我还是一个完整的人。我相信有一个部分的我是无法界定、不会改变,不会随着年龄或疾病而消失的。这个部分我一直紧紧抓住,这是我永远不变的本质。”

      这个病人明白人的本质是超越一切的,不管身体如何毁坏,赚过多少钱,养过多少子女都不会改变。当你将这些角色一一剥除,剩下的就是真正的你。每个人内在都有超乎自己想象的善的潜质,能够不求回报地施予,不加批判地倾听,无条件地爱。这个潜能也是我们的生命目标,只要你愿意,每一天每一刻你都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事更贴近这个目标。很多人经过疾病的锤炼开始想要去接触与帮助别人,显示他们自身已有了成长,朝着生命目标更近了一步,开始发挥照亮别人的角色。

      我所谓的真我是指忠于自己的人性,而人性有时候包括每个人不欲人知的黑暗面。你以为你只会受到善的力量牵引,其实最大的牵引力量是真诚。你会发现真诚的人总是比亲切但虚伪的人可爱很多。

      真正的完美包括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与黑暗面。

      几年前我有幸被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评选为“最受欢迎的教授”,这当然是极大的荣耀,每一个教授都希望获得学生的认可。消息宣布那天,每个人都像平常一样对我表现得很友善,但没有人提到那个荣誉。我感觉到他们的笑容背后有些没有说出来的东西。临下班前一个同事托人送了好大一束花到我办公室,他是个儿童精神科医师(psychiatist)。卡片上写着:“虽然我嫉妒得要死,但还是要恭喜你。”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这是个我可以信任的朋友,我非常欣赏他的真诚。面对这样一个不吝袒露真我的人,我知道随时可以清楚知道他的立场,与他做朋友是绝对可以安心的。

     我认为真正的完美包括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与黑暗面,认清别人的真面目会让你感到安心,了解自己的本质也是同样的重要。

      一个朋友谈到他年近80病重的祖母:

      我真的很舍不得她走,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告诉她,我实在无法放手让她走。我也知道这样说很自私,但那是我的真实感受。

      祖母回答:“孩子,我觉得我的生命很完整,这一生过得丰富而充实。你看到的我可能没有什么活动力,但我自认人生的旅程走得很值得。人就像一块饼:切一块给父母,一块给爱情,一块给子女,一块给事业。有些人到了末了却没有留一块给自己——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饼。我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饼,这是每个人必须自己去发现的,我很庆幸离开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。”

      当我听到这句话:我知道自己是谁,我终于能放开手让祖母离开。我真的放心了,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完满。我告诉祖母,我希望离开人间时也能说出同一句话。她倾身向前,仿佛要告诉我一个秘密,她说:“你不必等到死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是谁。”

     最权威最简易的九型人格测试-->>

       领导力提升,为你助航-->>

       职业规划,人生起点-->>

       婚恋关系与亲子教育-->>

转载 | 收藏
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未检测到登录,请登录后再试!

确定

My JSP 'footer.jsp' starting page
  • 技术支持:广州乐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  • 公司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茶山路263号1205
  • 电话热线:020-38905656
  • Copyright © 2015- 中国九型人格网 粤ICP备15054591号
中国九型人格网
发现你的性格优势®
微信客服群